【导读】华图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同步福建教师资格考试网发布:2015年福建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福建华图教师资格考试微信公众号(fjjsks),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591-87618197 微信号:18060869551
微信扫一扫下载2022年福建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礼包
福建教师招考网(http://fj.huatu.com/jiaoshi/)发布发布《2015年福建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供及时的招考信息、精品的辅导课程以及贴心的备考服务,华图福建教师招考网(http://fj.huatu.com/jiaoshi/)教师招考培训领先品牌!福建教师资格考试交流群:175549072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重点)
10.1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三个部分。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是个体现象,道德是社会现象)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意志)。
5、道德情感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 (2)想象的道德情感
(3)伦理的道德情感
10.2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研究方法是对偶故事)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儿童在10岁以前,对道德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事实上,在个体达到他律道德之前,还有一个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
(2)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2、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1)前习俗水平
阶段称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称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称为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称为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称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称为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基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达到自律)
4、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年人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5、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论述题)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是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10.3 1、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包括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育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水平
(编辑:Aria)贴心微信客服
福建华图微信
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82号融都国际大厦2层
客服热线:0591-87618197
网站:https://fuzhou.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