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集锦(二)!福建华图医疗卫生微信公众号(fjhtyl),福建医疗卫生培训咨询电话:0591-87896332;88780197,微信咨询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题目21:符合中枢性瘫痪的临床特征是
选项A:肌群瘫痪为主
选项B:有肌萎缩
选项C:肌张力增高
选项D:腱反射消失
选项E:无病理反射
答案:C
考查目的:神经病学概论
解析:大脑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损害引起对侧肌体单瘫或偏瘫,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瘫痪或痉挛性瘫痪。其主要特点为:瘫痪肌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瘫痪肌肉无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支配电位。
题目22: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表现是
选项A:走性大关节肿痛
选项B:身关节肿痛伴发热、皮疹
选项C:称性小关节肿痛伴晨僵
选项D:多关节肿痛伴四肢末梢感觉障碍
选项E:腰骶痛伴晨僵
答案:C
考查目的:类风湿关节炎
解析:在成人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35-50岁,女性多于男性。多数起病缓慢而隐匿。
(一)关节表现
1.晨僵受累关节于静止后特别是清晨出现较长时间(>1小时)的僵硬,如胶粘着样感觉。为本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2.痛与压痛关节痛常是RA最早的关节症状,常见部位依次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和足趾、膝、踝、肘、肩等。多为双侧对称,伴有压痛。
3.关节肿凡受累关节均可肿胀,常见部位是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等,亦多为对称性。原因为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病程长者可有慢性炎症性滑膜肥厚。
4.关节畸形见于晚期病人。原因:①滑膜炎的绒毛(血管翳)破坏了软骨和软骨下骨质,形成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②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受损使关节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如手指呈尺侧偏斜、屈曲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关节周围肌萎缩,痉挛可使畸形更为加重。
5.特殊关节的表现颈椎受累可出现颈痛、活动受限、甚至半脱位导致脊髓受压。颞颌关节受累引起讲话或咀嚼时颞颌关节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困难。
(二)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见于20%-30%患者,常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皮下,如前臂伸侧、肘鹰嘴突附近、枕、跟腱等处,结节大小不一,直径为数毫米至数厘米、质硬、无痛及压痛、对称分布,为本病特异的皮肤表现,示病情活动。
2.类风湿血管炎可见于任何部位,在眼引起巩膜炎,严重时出现巩膜软化。
3.肺可引起肺间质病变、结节样改变(肺内类风湿结节)和胸膜炎(为少量渗出性胸水,一侧或双侧,糖含量低。)
4.心包炎超声检查30%病例可见少量心包积液。
5.干燥综合征见于30%-40%病人,检查可证实有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干燥征。
6.血液系统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Felty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RA,指RA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可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7.其他由颈椎骨突关节病变引起脊髓受压,周围神经可出现血管炎性神经炎和压迫(嵌压)性周围神经病如腕管综合征等。胃肠道和肾脏受累少见。
题目2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有关的因素不包括
选项A:遗传
选项B:病毒感染
选项C:紫外线照射
选项D:雌激素
选项E:胰岛素
答案:E
考查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研究提示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丧失了正常的免疫耐受,致淋巴细胞不能正确识别自身组织,从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突出表现为T辅助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促使B细胞高度活化,产生许多自身抗体,引起组织损伤。许多自身抗体都有明确致病作用,如抗dsDNA抗体与循环中相应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后,沉积于肾小球;或DNA与肾小球结合后再与循环中抗dsDNA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两者均可导致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也可沉积在各个器官血管壁,引起血管炎导致该器官的损伤。目前认为免疫复合物是引起SLE组织损伤的主要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见上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检查(一)抗核抗体谱1.ANA敏感性为95%,已取代狼疮细胞检查,但特异性低,作为结缔组织病的筛选试验。2.抗双链DNA抗体特异性达95%,敏感性70%,且与病情活动有关。3.抗Sm抗体SLE的标记性抗体,25%(+),特异性达99%,可作为回顾性诊断的重要根据。4.其他抗RNP抗体、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抗磷脂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均可见于SLE.(二)补体补体降低有助SLE的诊断,并提示狼疮活动。(三)狼疮带试验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免疫球蛋白沉着,自暴露部位的正常皮肤取材检查的特异性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依病情轻重、疾病活动度、受累器官而定。(一)一般原则急性期应休息,避免阳光照射,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并发症,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狼疮的药物。(二)轻型SLE无重要脏器损伤者。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发热、关节肌肉酸痛、关节炎的轻症患者。抗疟药可用于有皮疹、光过敏及关节痛者,(日服磷酸氯喹250-500mg),注意眼部不良反应(视网膜退行性病)。如上述治疗无效,应及早加用小量糖皮质激素。(三)重型SLE活动度较高,病情较重,按病情需要,可应用下述治疗。1.糖皮质激素对不甚严重病例,常用量泼尼松1mg/(kg.d),分次或每晨顿服。服8周,病情好转后渐减,至5-15mg/d长期维持。激素冲击疗法:用于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病情突然恶化的狼疮性肾炎,即甲基泼尼松龙1.0g/d静脉,连续3天。注意高血压、心律失常、感染、高血糖等不良反应。2.细胞毒药物用于重症有中枢神经损害、狼疮性肾炎。心肌损害或病情易于复发又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不能使用激素者,常用环磷酰胺(CTX)2mg/(kg.d),口服,亦可10-16mg/kg,3-4周1次静滴冲击,6次后,改为每3月冲击1次,至活动静止后1年停用。其次有硫唑嘌呤。应注意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象与肝肾功能。3.其他:环孢素、甲氨蝶呤(MTX)、长春新碱(VCR)、雷公藤总甙等均可用于治疗严重型狼疮。4.静脉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适用于某些病情严重而体质极度衰弱者或/和并发严重感染者。(四)缓解期的治疗病情控制后,可每日晨服泼尼松7.5mg以维持治疗。
题目24:传播途径的全部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即
选项A:病原体在体内→被机体排出→停留在外界环境中
选项B:病原体停留在外环境中→侵入新的宿主机体内繁殖→致病
选项C:病原体被机体排出→停留在外界环境中→侵入新的宿主机体
选项D:病原体侵入新的宿主机体内→在新的宿主体内生存繁殖→病原体被机体排出
选项E:病原体在宿主体的繁殖→致病→病原体排出
答案:C
考查目的:传染病总论
解析: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传染期都比较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的依据。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传染期都比较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35种。甲类包括鼠疫、霍乱二种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6小时,农村不超过12小时。乙类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12小时,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丙类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题目25:下列哪项是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选项A:肝炎
选项B:霍乱
选项C:麻疹
选项D:淋病
选项E:痢疾
答案:B
考查目的:传染病总论
解析: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传染期都比较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的依据。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传染期都比较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35种。甲类包括鼠疫、霍乱二种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6小时,农村不超过12小时。乙类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12小时,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丙类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题目26:我国规定的基础免疫疾病是
选项A:麻疹、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破伤风、天花
选项B:结核、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破伤风、天花
选项C:结核、麻诊、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
选项D:流脑、结核、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
选项E:乙脑、麻疹、破伤风、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
答案:C
考查目的:传染病总论
解析: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传染期都比较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的依据。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传染期都比较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35种。甲类包括鼠疫、霍乱二种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6小时,农村不超过12小时。乙类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12小时,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丙类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题目27:对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是指将处在____的患者,置于不传染人群的环境下。
选项A:潜伏期内
选项B:传染期内
选项C:恢复期内
选项D:前驱期内
选项E:临床期内
答案:B
考查目的:传染病总论
解析: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传染期都比较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的依据。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传染期都比较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35种。甲类包括鼠疫、霍乱二种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6小时,农村不超过12小时。乙类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12小时,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丙类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题目28:进行甲乙两地1995年5种类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比较,宜采用
选项A:直方图
选项B:直条图
选项C:线图
选项D:圆形图
选项E:散点图
答案:B
考查目的: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解析: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配制的制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可根据以下原则选择合适的图形:1.资料是连续性的,目的是用线段升降表达事物的动态变化趋势,选择普通线图;2.资料是连续性的,但分析的目的是用线段升降表达事物动态变化的速度,选择半对数线图;3.数值变量的频数表资料,其分析目的是用直方的面积表达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分布情况,宜选择直方图;4.资料是相互独立的,目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比较数值的大小,选用直条图;5.事物内部各部分的百分构成比资料,目的是用面积大小表达各部分所占的比重大小,则应选择圆形图或百分直条图。
题目29:下列传染病中,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
选项A:乙型肝炎
选项B:狂犬病
选项C:流行性乙型脑炎
选项D:肺结核
选项E:鼠疫
答案:C
考查目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由于气温、雨量和蚊虫孳生密度高峰关系,乙脑呈季节性流行,80%~90%病例集中于7、8、9三个月。
题目30:血脑屏障的作用是
选项A:阻止外来物进入脑组织
选项B:使药物不易穿透,保护大脑
选项C:阻止药物进人大脑
选项D:阻止所有细菌进入大脑
选项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考查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血脑屏障
解析:血脑屏障是指血液与脑细胞、血液与脑脊液、脑脊液与脑细胞三种隔膜的总称,隔膜细胞间连接致密,大多数药物较难通过,只有脂溶性较高,分子量小及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可通过。
题目31: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
选项A: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
选项B:为了使血药浓度继持高水平
选项C:为了增强药理作用
选项D:为了延长半衰期
选项E: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
答案:A
考查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血脑屏障。
解析:血脑屏障是指血液与脑细胞、血液与脑脊液、脑脊液与脑细胞三种隔膜的总称,隔膜细胞间连接致密,大多数药物较难通过,只有脂溶性较高,分子量小及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可通过。
题目32:用药后可造成机体病理性损害,并可预知的不良反应是
选项A:继发反应
选项B:特异性反应
选项C:毒性反应
选项D:变态反应
选项E:副作用
答案:C
考查目的:药物效应动力学不良反应。
解析: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题目33:下列可引起听神经损害的药物是
选项A:环丙沙星
选项B:头孢唑啉
选项C:甲硝唑
选项D:阿米卡星
选项E:红霉素
答案:D
考查目的:抗生素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
解析:常用的氨基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萘替米星等。
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
(一)肾毒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肾毒性的顺序为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毒性最低。应用时避免与多粘菌素、头孢菌素一、二代等肾毒性药物合用。
(二)耳毒性出现前庭、耳蜗功能损害,引起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禁止与强效利尿药合用。前庭损害的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耳蜗的损害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
(三)过敏反应引起皮疹、发热,甚至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用葡萄糖酸钙抢救,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骨骼肌收缩无力。
题目34:雷尼替丁为
选项A:H1受体阻断药
选项B:H2受体阻断药
选项C:质子泵抑制药
选项D:抗酸药
选项E:M受体阻断药
答案:B
考查目的:抗消化性溃疡药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解析:雷尼替丁为H2受体阻断药,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M胆碱受体激动剂引起的胃酸分泌,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及其他胃酸分泌增高的疾病。
题目35: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抗炎作用很弱的药物为
选项A:阿司匹林
选项B:对乙酰氨基酚
选项C:氢化可的松
选项D:哌替啶
选项E:氯丙嗪
答案:B
考查目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解析:对乙酰氨基酚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顾名思义,本品解热、镇痛作用较强,抗炎作用极弱。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及慢性钝痛。
题目36: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选用
选项A:吗啡
选项B:哌替啶
选项C:山莨菪碱
选项D:阿司匹林
选项E:对乙酰氨基酚
答案:D
考查目的: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解析:阿司匹林
一、药理作用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一)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只能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慢性钝痛效果好;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
(二)对血栓的影响小剂量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烷素A2(TXA2)合成,抑制血栓生成;大剂量抑制血管内前列环素(PGI2)合成,促进血栓生成。
二、临床应用
(一)解热、镇痛、抗风湿用于感冒发热;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等慢性钝痛;对急性风湿,有诊断和治疗作用。
(二)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治疗心绞痛,必须使用小剂量。
题目37: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小,成瘾性较轻的催眠药是
选项A:哌替啶
选项B:地西泮
选项C:氯丙嗪
选项D:甲丙氨酯
选项E:苯巴比妥
答案:B
考查目的: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解析:苯二氮卓类(代表药:地西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抗焦虑作用小剂量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用于焦虑症的治疗。
(二)镇静催眠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小,停药后反跳现象轻;连续用药依赖性轻;治疗指数高;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各种原因失眠症首选,对焦虑失眠尤佳。尚可用于麻醉前给药,使病人镇静,缓解对手术的恐惧,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可用于脑血管意外等大脑损伤引起的肌肉强直。
(四)抗惊厥抗癫痫作用静注地西泮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题目38: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是
选项A:有明确的职业史
选项B:生产环境调查
选项C:特有的临床表现
选项D:特异性生化检验
选项E:同工种工人患病情况
答案:A
考查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解析:职业病的诊断以职业史为先决条件,结合生产环境调查及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由职业病诊断组集体诊断为原则。
题目39:观察各种死亡原因所占的比重大小,最好绘制的图形为
选项A:直条图
选项B:直方图
选项C:圆图
选项D:普通线图
选项E:半对数线图
答案:C
考查目的:医学统计方法。
解析:可根据以下原则选择合适的图形:
1.资料是连续性的,目的是用线段升降表达事物的动态变化趋势,选择普通线图;
2.资料是连续性的,但分析的目的是用线段升降表达事物动态变化的速度,选择半对数线图;
3.数值变量的频数表资料,其分析目的是用直方的面积表达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分布情况,宜选择直方图;
4.资料是相互独立的,目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比较数值的大小,选用直条图;
5.事物内部各部分的百分构成比资料,目的是用面积大小表达各部分所占的比重大小,则应选择圆形图或百分直条图。
题目40:流行病学主要研究
选项A:医院内的病人及患病有关因素
选项B:正常人群的健康水平
选项C: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水平
选项D: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选项E:社区内高危人群及健康水平
答案:D
考查目的:流行病学概述。
解析: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和用途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从而提出某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亦可为卫生行政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二)探讨病因与流行因素。
(三)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与估计预后。流行病学知识可协助临床医师提高诊断水平;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合理用药;还可用来估计预后。
(四)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五)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