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图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发布:2020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模拟卷(二),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福建华图教师招聘微信公众号(fjjsks),福建教师招聘培训咨询电话:0591-87618197;88780197,微信号:18959130107
微信扫一扫下载2022年福建教师招聘笔试备考礼包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模拟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称为(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经验课程
2.(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实践过程
3.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 )。
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B.素质教育的实施
C.知识经济的出现 D.政治的民主化
4.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5.与课改前课程过分强调学科的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相对应的新课改的做法是( )。
A.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B.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C.课程结构的适用性与超越性D.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6.“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
A.学科 B.文化 C.目标 D.体验
7.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社会教育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基础教育制度
8.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9.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面向全体学生
10.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1.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 )。
A.苏联型学制 B.双轨制 C.六三三制 D.单轨制
12.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3.李同学花了十分钟就把《静夜思》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
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 D.机械识记
14.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15.“午饭吃鱼还是吃炸鸡呢?吃鱼更健康,但是刺多;吃炸鸡没有刺的烦恼,但是不够健康。”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6.下列哪一项属于“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17.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8.由罗扎诺夫创立的( )注重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识功能统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有效的更多的信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B.发现法
C.探究法 D.暗示教学法
19.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20.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常见( )。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有(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是( )。
A.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B.教师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
C.测验太简单,题量小
D.教师不关心学生知识水平而使题目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E.教师对测验的项目分类比例不一致
3.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C.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D.注重良好仪表、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E.做学生的服务者
4.下列关于气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B.气质由血型决定
C.气质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
D.教师应该依据学生气质差异进行教育
5.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 )为主。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实际技能
D.间接经验
E.人际交往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其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7.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
A.前学校
B.前社会教育机构
C.学校
D.社会教育机构
E.高等学校
8.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D.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E.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9.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向型与外向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E.可控型与不可控型
10.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制度
2.学习策略
3.品德
4.学习动机
5.学习准备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
2.简述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3.简述教师的基本权利。
4.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
2.谈谈教学过程的含义及其本质。
六、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10分)
某经济日报报道:面对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挽回学生的向学意识,校长曾经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
请结合案例,试分析该校长的做法是否合适。
1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D
【解析】该题考查经验课程的内涵。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是经验课程。
2.A
【解析】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B
【解析】多元文化、知识经济及民主政治都是新课改的背景,但它们是一种宏观背景,只有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是其微观层面的背景。
4.C
【解析】题干中所体现出的是中学生具有了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这种推理能力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形式运算阶段是指11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
5.D
【解析】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的。一是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了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二是设置综合课程。尽可能的减少课程的门类,将几门单科课程合并为综合课程。
6.D
【解析】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它强调的是人的体验。
7.C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是随意制定的,而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
8.B
【解析】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消退抑制: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超限抑制:当刺激物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它能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因而又叫保护性抑制。
9.B
【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0.C
【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教育学最重要、最直接的贡献是他们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11.B
【解析】英国的教育自中世纪以来就形成了双轨制,贵族与平民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接受教育。现代的英国,中等学校仍然沿袭着双轨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2.C
【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13.B
【解析】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使得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记忆术指的是人们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其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的方法。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14.C
【解析】劳动起源说也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15.D
【解析】题干呈现的是同时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两个目标,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回避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因此是多重趋避冲突。
16.C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具有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的特点。
17.B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根据题干中脱离事物、脱离具体形象、脱离感知可知,应贯彻直观性原则。
18.D
【解析】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罗扎诺夫创立的。其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接受信息。
19.C
【解析】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0.C
【解析】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ACDE
【解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是: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ABC
【解析】教师自编测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妥之处,需要教师在编制测验的时候加以注意和纠正。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有: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许多教师对测验准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甚至没有准备;许多教师编制的测验太简单,题量太小。
3.ABCD
【解析】E项应为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ACD
【解析】气质受神经活动类型影响,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但跟血型没有直接关系。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因材施教。
5.BD
【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为主。
6.ABCD
【解析】原始社会没有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没有专门学校,也没有专门的教师,教育并不是在特定场所进行。
7.ABCD
【解析】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古代社会的前学校、前社会教育机构和近代社会的学校、社会教育机构。
8.BCDE
【解析】政治背景不是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必备资格,因此与题意不合,排除。
9.ABD
【解析】学生问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10.ACE
【解析】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同时还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
3.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与行动中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4.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与学习动机有关。
5.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参考答案】
1.学生之所以是发展中的人,主要原因在于: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
(2)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3)去自我中心,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4)思维开始逐渐去集中化(多维思维),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5)出现了具体逻辑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例如,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大小。
3.教师的基本权利有: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4.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有:
(1)诉讼渠道
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道(法院救济),是指通过法定诉讼制度寻求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2)行政渠道
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行政机关的行政渠道,包括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是指通过法定的申诉制度、复议制度、赔偿制度寻求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3)仲裁渠道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做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仲裁在性质上是兼具契约性、自治性、民间性和准司法性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
(4)调解渠道
调解主要是指在第三方的协调下,当事人双方或多方相互谅解,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解决纠纷的活动。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参考答案】
(1)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改进的对策
要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在班级管理中做到:
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班级活动完全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持久发展。
③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实施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具体的做法包括: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并适当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班干部;引导学生干部做“学生的代表”;引导学生“小干部”做合格的班级小主人。
2.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从本质上来说,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这里的认识不等于“认知”,是一个层次高于心理学中的认识的哲学概念,即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积极的反映,概括了心理学上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等全部活动和过程。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即教与学,但教学活动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其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简洁)性与高效性、有领导的认识(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最后,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等于发展过程,它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即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主。但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因素也同时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
六、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10分)
【参考答案】
案例中校长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其初衷是想挽回学生们的向学之心,但其做法不妥。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个格、有创造力和幸福感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应具有这些品质。教师没有理想,便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教师没有独立人格,学生更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应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会适得其反。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这一跪,教师的人格不再神圣,而如果学生对教师不再尊重,教育的危机就更严重了。校长的这一跪,很可能会把学生推得离教育更远。但这种危机不只是教师本身造成的,是整个社会环境的问题,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只有教师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有了较高的地位,才能站直了腰杆教书。
该案例反映了教育中的困境。社会的价值取向、传统观念、教育体制、家长行为等,对教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教育,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领导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屈服、下跪。教育中的困境使教师丧失了真诚,丧失了尊严,丧失了品格和追求。教师应有自己的品格,不能让狭隘的功利左右自己的教育观,为了外在可见的利益而丧失个人的原则。教师要做的是树德,以崇高的师德激励自己、感化学生、影响社会;要有思想,只有思想才能滋养心灵和厚重人格;要丰富自己的内涵,多读书,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编辑:小灰灰)贴心微信客服
3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
福建华图微信
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82号融都国际大厦2层
客服热线:0591-87618197
网站:https://fuzhou.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