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遴选案例分析】遴选案例分析每日练(8.14)!更多招考信息尽在【福建公选遴选考试招考汇总】,更多资讯请关注福建公选遴选微信公众号(fjhuatu),福建公选遴选培训咨询电话:0591-87618197
在不少中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往往能看到大量所谓“科学研究表明”的文章。这些文章开篇“科普范儿”十足,可往下走便画风突变,成为推销某种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的·载体”。这些“伪科普”文章,大多集中于两性疾病、健康养生等领域,被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或商家利用,成为宣传其产品或服务的牟利工具。
“醋泡鸡蛋的基础上加入鹤鹑蛋、大枣、枸杞以及中药材,经过工艺发酵,能够治疗中风、风湿、偏瘫、脑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等”“澳洲癌症中心调查显示,22个成人恶性肿瘤中,化疗5年后的存活率,澳洲是2.3%,美国是2.1%,不化疗存活率更高。”或利用日常经验编织“科学神话”,或援引国外研究数据显示权威,以科技术语和“国际荣誉“吸引眼球,是这些“伪科普”式虚假医疗广告的常用“套路”。对于公众而言,若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很难明辨真伪。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科普知识”文章,不仅附上活生生的案例,还有一些耸人听闻的警示,更有精准的“救命”通道,那些辨别能力有限的中老年人一旦沉溺其中,极容易破财又不能免灾。
一位广告公司资深策划人沈先生透露,有的商家要求用“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成果包装产品,使消费者更加信服。于是,广告策划者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炮制文章:
一是大数据造假。“微信的很多文章数据水分很大,很多是撰写者通过搜索百度检索出来的,有的直接使用,有的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动。”沈先生说,“比如,通过搜索引擎检索“肥胖人群’,会看到各种不同的数据,有的说是2亿人,有的只有几千万人,信息纷繁复杂,我们只选择对产品有利的数据”。
二是修改国外研究文献。“有的直接从国外研究期刊上‘扒’论文,翻译的时候动动手脚,添油加醋,歪曲观点或者张冠李戴,把一个某权威机构新出炉的科研成果套在自家产品上,佐证产品功效,反正也很少有人会去查原文。”沈先生说。
三是套用似是而非的医学理论。类似的“科普”文章中有不少号称从中医角度进行宣传,依靠所谓中医名家坐镇。一些医生表示,由于西医用药都是有指征的,有明确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中医的理念方法相对宽泛、综合,容易被“科普文”所利用,进行似是而非的虚假信息传播。
“大量虚假医疗、药品、保健品等广告假借科普教育的幌子,采用研究文章、患者自述等形式在互联网上发布,介于信息和广告间的模糊地带,一方面逃避事先审查义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执法部门监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
问题:请就如何杜绝“伪科普”虚假医疗广告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自媒体平台要对发布的文章加强审核,通过关键词屏蔽、黑名单提醒等方式控制“伪科普”的传播。
(2)相关部门应主动监测这类违法虚假广告,拓宽举报渠道,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这些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深挖背后的广告主、经营者和发布者,追究其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3)卫生部门应注重科普宣教和疾病预防,提高广大民众甄别虚假医疗信息的能力。
(4)民众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对于伪科学内容,不信不传,积极辟谣。
(编辑:芥末酱)贴心微信客服
3万+
阅读量6w+
粉丝1000+
点赞数
福建华图微信
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82号融都国际大厦2层
客服热线:0591-87618197
网站:https://fuzhou.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