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91-87618197
0591-87618801
福建分校

申论部分

 

  一、给定资料

1、慈善捐赠是指个人或组织将拥有处置权或所有权的财物交与他人使用或拥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宽和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有慈善捐赠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慈善指的是一种基于发自内心的爱而对他人进行的无偿救助,它以“仁”为核心,具体表现为“人性本善、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等,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互济互助。然而这一传统社会中的“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逐步被世人遗弃,甚至呈现出“道德滑坡”的现象。据最近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民政部发布的《慈善蓝皮》指出,我国社会捐赠量达332亿元,占GDP的比例仅为0.01%,而美国则为2.2%,目前中国人均捐款仅为25元。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我国每年的捐赠75%来自国外,来自国内的25%中,15%由富人捐赠,10%来自平民百姓捐赠。而美国的慈善捐款10%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

2、慈善事业在民间遭遇冷落,跟人们对慈善事业的认识有关。长期以来,由于民政部门直接承担慈善募捐工作,对民间慈善组织的管理体制也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或部门所有制的做法,许多民间慈善组织行政色彩浓厚,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在这种状态下,很多人认为慈善事业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慈善捐赠是富人们的事情,普通老百姓能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拖累社会就可以了。人们还没有树立起慈善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参与慈善事业是公民的义务等现代慈善理念。另一方面,由于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频繁组织不规范的募捐活动,公众在思想上容易出现“道德疲倦”,参与捐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外,近年来有些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谋取私利,某些“慈善骗局”在媒体上频繁曝光,致使公众对慈善捐赠日益变得谨慎起来,害怕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受骗。公众的“善心”很难得到激发,慈善价值观难以形成,慈善意识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必然影响到我国民间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

3、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最初是由直接捐赠开始的,而捐赠的对象多是各种官办基金会。很多至今颇具影响力的公募基金会,都脱胎于政府部委。比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团中央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是全国妇联办的,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农业部办的。中国的民间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准入门槛太高。成立民间组织所依据的法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不仅申请手续繁复,而且审核条件苛刻,比如民间组织到民政部门注册时,必须要有一个党政机关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而且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这使得许多民间慈善组织因为找不到主管部门挂靠,要么成立不了,要么走曲线救国的路线,采用工商注册登记的办法寻求合法注册,而这样的操作,就必须按照企业的标准照章纳税,组织和运作成本负担相当重。同时,人手较少,尤其是缺乏专业人士,也是目前困扰相当一部分由企业设立的基金会的突出问题,慈善活动都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慈善项目组织管理人才,在中国这个才是最为棘手的问题。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admin)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福建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

关闭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