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图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发布:第二-四章教育学答案(2),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福建华图教师招聘微信公众号(fjjsks),福建教师招聘培训咨询电话:0591-87618197;88780197,微信号:18959130107
微信扫一扫下载2022年福建教师招聘笔试备考礼包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真题再现】
1.【解析】A。“拔苗助长”指的是没有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周期,一味求长高。说明违背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解析】C。生下来的时候一样,长大以后因为教育导致他们不一样了,指的是教育改变了个体。
3.【解析】A。低年级与高年级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题干违背了阶段性的规律。
4.【解析】B。个体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观能动性。
一、单选题
1.【解析】A。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陵节而施,体现的是顺序性规律。
2.【解析】A。题干描述的是顺序性的特点,具体到抽象的一个顺序。
3.【解析】B。不同时期的孩子,教育过程需要注意的方法不同,体现的是阶段性特征。
4.【解析】B。发展速度的不均衡,说的是不均衡性。
5.【解析】D。互补性指的是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6.【解析】C。不同的人有不同特点,体现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即个体差异性。
7.【解析】D。不同的人兴趣爱好不同,创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所以体现的是适应个体差异性。
8.【解析】D。不同的人,教育方式不同,体现的是个体差异性。
9.【解析】B。不同时间不同特征,体现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10.【解析】C。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速度不同,要注意抓关键期。
11.【解析】B。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
12.【解析】D。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13.【解析】A。不同阶段学生特点不同,教育的知识点也有所不同,题干违背了阶段性。
14.【解析】B。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表现出这种个别差异。
15.【解析】B。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学习的关键期,错过了某个方面的关键期虽然可以得到发展但是很难,狼孩从小在狼群中长大错过了学习语言等的最佳时期。
16.【解析】A。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7.【解析】D。互补性指的是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18.【解析】C。一刀切、一锅煮没有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阶段来进行教育,而是“成人化”违背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9.【解析】B。顺序性要就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
20.【解析】C。身心发展过程中速度不是相同的体现的是不均衡性。
21.【解析】B。句子意思为: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不可改变的。这个观点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2.【解析】A。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23.【解析】A。华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否定了遗传的作用,强调依靠外在力量。
24.【解析】A。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决定作用。
25.【解析】D。孟母三迁强调的是周围的生活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26.【解析】A。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强调的是环境的影响。
27.【解析】C。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题干中强调的是教育的作用。因此本题选C。
28.【解析】A。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茨(又译为劳伦兹、洛伦兹、洛伦茨)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关键期” 的概念。所谓关键期,是指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 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
29.【解析】D。对于某个方面的加强使得个体得到对应的能力,强调是是可塑性。
30.【解析】C。题干描述的是多因素论的观点。内法论强调的是身心发展的力量来自己内在的需要。外铄论强调的是需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31.【解析】D。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32.【解析】A。第一层次是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33.【解析】B。题干强调教育的作用,是外铄论的观点。
34.【解析】A。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动机来决定行动,反映的是个体能动性。
35.【解析】B。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内部动力,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
36.【解析】B。对于残疾儿童他们某一方面缺失,其他方面可以互补,要充分根据互补性原则来进行教育。
37.【解析】B。在活动中,人不仅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改造环境,人可以充分发挥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创造一种积极的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发展。人才成长中的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了人的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过程。
38.【解析】D。弗洛伊德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39.【解析】A。内发论强调的是会受到遗传的影响,孟子是我国内发论的代表,他主张“性善论”,也是强调受遗传的影响。
40.【解析】A。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内发论的观点。
41.【解析】C。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42.【解析】B。这句话反映的是影响个体发展因素之一就是遗传因素。
43.【解析】C。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提供了多种可能,是外部动力。
44.【解析】B。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是内发论的观点。
45.【解析】A。孟子持有性善论的观点,是内发论代表人物。
二、多选题
46.【解析】ABD。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47.【解析】ACD。互补性指的是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包括生理和生理之间的补偿;生理和心理之间的补偿。AD属于生理和生理之间的补偿,C属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补偿,B选项中学习不努力是个体主观能动的体现,没有体现互补性。
48.【解析】BC。A是指成熟机制的重要作用;D选项是指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B选项狼孩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C选项小燕的父母正是抓住了其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本题选BC。
49.【解析】ABD。因材施教、弹性教学内容、组织兴趣小组教学,都体现出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弹性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建构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选项C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故不选。
50.【解析】ACD。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
三、填空题
51.【解析】格塞尔
52.【解析】人的身心发展
53.【解析】内发论
54.【解析】不平衡性
55.【解析】阶段性
56.【解析】个体差异性
57.【解析】关键期
58.【解析】遗传
59.【解析】物质前提
60.【解析】社会实践活动
61.【解析】主导
62.【解析】学校教育
63.【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
64.【解析】外在的力量
65.【解析】社会性规范
四、判断题
66.【解析】错。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67.【解析】错。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68.【解析】错。不平衡性要求要抓住关键期。
69.【解析】对。个人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70.【解析】错。阶段性的特点要求教育者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内容、不同方法、按照步骤、分阶段进行,不是一味的截然分开就可以。把学生截然分开也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71.【解析】对。不平衡性体现在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不同,不同方面同一时期发展不平衡。
72.【解析】对。关键期指的是在这个时期,发展最为迅速高效。
73.【解析】错。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74.【解析】对。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75.【解析】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了内部的遗传素质、成熟以及外部的环境、学校教育等等。
76.【解析】错。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也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还要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77.【解析】错。“因材施教”是根据个体差异性提出来的。
78.【解析】错。阶段性要求教育者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按步骤、分阶段进行。抓关键期是不平衡性的要求。
79.【解析】对。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80.【解析】对。单纯强调自然属性是忽略了外界环境教育等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就是单纯强调遗传。
五、论述题
81.【解析】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因素有:
(1)遗传素质。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肤色、身高和体重等。这些生理解剖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82.【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1)个体发展具有顺序性
身心发展顺序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所谓关键期,是指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六、判断说理题
83.【解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84.【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题干中表述的是引起个体身心发展差异的原因,认为是由教育引起的。这句话是不全面的。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遗传物质、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具有独特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但教育并不起决定作用。个体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七、案例分析题
85.【解析】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方仲咏自幼聪慧,尤其是有作诗的天赋,体现了遗传素质对方仲永的产生了初步的影响。但后期由于没有接受学校教育,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泯然众人。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方仲永的父亲爱慕虚荣,带着方仲永四处炫耀,说明其家庭环境并不重视教育,进而导致了方仲永泯然众人。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具有独特功能,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方仲永的父亲带着他四处炫耀,没有把他送进学校,接受学校的教育,最终泯然众人。
(4)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方仲永能够摘掉“天才儿童”的光环,即便其父带领他四处炫耀,他也给自己创造学习的机会,便不会泯然众人。
86.【解析】
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之所以适得其反是因为家长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认识到孩子受各种因素影响,主观能动性才是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
(1)首先家长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①身心发展顺序性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发展的顺序性,带孩子上各种特长班,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超越孩子发展的顺序,揠苗助长。
②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主要矛盾以及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家长在教育时,要针对5岁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和发展任务,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应超越这个年龄阶段,给孩子施加不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任务。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具有独特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但教育并不起决定作用。环境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个体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案例中家长虽然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给与了孩子良好的教育,但家长没有认识到起决定作用的是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孩子爱学,愿学,乐学才能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
因此,家长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给孩子施加了很多超出年龄阶段的任务,引起孩子的逆反,降低了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没有顾忌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使得所做的努力适得其反。
(编辑:Rich 高)上一篇: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答案
下一篇:第五-六章教育学答案
贴心微信客服
3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
福建华图微信
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82号融都国际大厦2层
客服热线:0591-87618197
网站:https://fuzhou.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