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图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同步福建教师资格考试网发布:2022福建教师资格面试模拟题: 《荷塘月色》试讲稿,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福建华图教师资格考试微信公众号(fjjsks),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591-87896332 微信号:19906900908
微信扫一扫下载2022年福建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礼包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荷花、荷叶的组图)请同学们分享下观看之后的感受吧。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生: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还有几个睡莲,歪着脑袋紧贴水面,像一个个羞答答的大姑娘。
生: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
师:听着同学们诗情画意的描绘,仿佛荷花就在我们的身边绽放。那么在作家朱自清眼中的花和我们眼中的有所不同呢?今天我一起来学习《荷塘月色》。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桌间分享各自搜集到的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朱自清以及写作背景?
生:朱自清是民主战士,作品结构严谨,观察细致,笔触细腻,感情真挚。本文写作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作者抗争无力,转而进入“象牙塔”,但内心又无法平息对现实的不满,对生活的惶惑,内心无法排解的忧愁,促使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师: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作者所处的地点发生了几次变化?心情又有哪些变化?文段可分为哪几部分?
生:文中作者从家——小路——荷塘——家。师:那心情呢?
生:心情由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出宁静。
师:是的,这一明一暗,两条线交织,情景两方面相融合。那么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谁能说说你的看法?
生:第一部分,心不静,夜出游;第二部分,荷与月,喜与愁;第三部分,忆江南,向美好。
师:是的,分析得很透彻。这就是作者眼中的荷塘月色。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具体的感受下其中的美景吧。
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齐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本文的“文眼”。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本句话是全文的文眼。
师:找得很准确。句中“颇”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大家反复诵读这一句话,品味一下“颇”字。生:“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
生:此处交代了下文作者夜出游是为了摆脱不宁静。
师:是的,不论行与止,还是喜与愁,都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师:本文的题目是荷塘月色,作者出游后看到了怎样的“荷”与“月”呢?
生:田田的叶子间点缀着乳白的荷花,微风送来荷的香气。云的遮蔽,使得月光氤氲,静静地泻在荷花和荷叶上的月光照得树影斑驳。
师:文段中连用三个比喻,那“明珠”“星星”“美人”的比喻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写出了荷花的色白、质洁,也写出了月色。虽然荷花本身是有多种颜色的,但在朦胧的月色的映衬下,荷花的本色被弱化了,作者看到的都是白色的。
师:文中除了比喻,还使用了其他的修辞。大家从“清香”“歌声”两词,发现了什么呢?生:有听觉也有嗅觉描写。
师:是的,荷香是嗅觉,歌声是听觉,但二者都有隐隐约约、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共同点,这种修辞叫做“通感”,给人带来多重的感官刺激。这也是文章精彩与独特的地方。
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师:小组讨论一下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随景移在文中的体现。
生:不论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亦或是情随景移。总的来说,这些都体现了情与景的关系。师:你们小组分析得很好,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生:如第六段中,“重重围住”透露出作者压抑的心情。“阴阴”是暗淡的色彩,也衬托了作者黯淡的心情。“隐隐约约”既写出了月色的朦胧,又写出了作者迷茫的心态。
师:分析得非常透彻。
归纳总结,深入理解师: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情才有景,有景才能抒情。就像本文的作者一样,我们不难发现在文中流露出来的难以排解的愁情以及情绪的变化。
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师:不知不觉中,这节课已接近尾声。下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积累词句,反复诵读:摘抄文中喜欢的美词佳句,反复朗读,熟能成诵。
美文链接,延伸阅读:阅读余光中的《莲恋莲》,季羡林的《清塘荷韵》等文章,体会其他人笔下的莲花形象。
师:下课。
板书设计:
(编辑:香香)贴心微信客服
福建华图微信
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82号融都国际大厦9层
客服热线:0591-87896332
网站:https://fuzhou.huatu.com